當驗孕棒出現兩條線,知道自己懷孕的時候,許多媽咪總是雀躍不已,但是如果受精卵沒有正常的附著在子宮,則被醫生宣判是「子宮外孕」,這樣來說已經算是結束妊娠了,受精卵只能在子宮的地方著床,胚胎才能健康長大。
什麼是子宮外孕?
正常來說當精子和卵子結合成受精卵時,最後會透過輸卵管順利的將受精卵送到子宮腔內著床並發育,而當受精卵移動到子宮以外的地方並附著時就叫做「子宮外孕」,它可能附著在輸卵管,腹腔、卵巢或子宮頸上。其中機率最高的是著床在輸卵管的壺部。
雖然透過驗孕棒測試可能會顯示女性懷孕,但受精卵不能在子宮以外的任何地方正常生長。據美國家庭醫生學會(AAFP)調查,每50例懷孕中就有1例出現子宮外孕(1,000 例中有 20例)。機率是百分之一。
及時治療可降低子宮外孕併發症的風險,增加未來健康懷孕的機會,並減少未來的健康併發症。當受精卵移植到子宮外部時,無論是在輸卵管還是在腹部。在這種情況下,必須移除胚胎以避免危及生命的母親併發症。
子宮外孕的症狀有哪些?
「噁心」和「乳房疼痛」是子宮外孕和懷孕的常見症狀。以下症狀在子宮外孕中更常見,需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 腹部,骨盆,肩部或頸部的劇烈疼痛
- 腹部一側發生劇烈疼痛(子宮外孕幾乎百分百會腹痛)
- 輕到重的陰道血塊或出血
- 頭暈或昏厥
- 直腸壓力
如果你知道自己懷孕並且有以上的任何症狀,應該看婦科醫生,立即尋求治療。
造成子宮外孕的原因是什麼?
會造成子宮外孕的原因在醫學上並不是很清楚。但在以下的情況會和子宮外孕有關,例如:
- 來自先前的醫療狀況,感染或手術的輸卵管炎症和疤痕形成
- 荷爾蒙因子
- 遺傳性
- 基因缺陷
- 影響輸卵管和生殖器官的形狀或相關醫療條件
就診的時候,醫生可能會為你提供有關病情的更具體信息。
誰是子宮外孕的風險族群?
所有女性都有患子宮外孕的風險。風險因素隨以下任何一項而增加:
1.產婦年齡在35歲或以上
因為婦科疾病較多,如子宮內膜異位、肌瘤等,都會影響到輸卵管的功能。
2.曾有盆腔手術,腹部手術或多次流產
只要曾經有在腹腔動過手術,例如巧克力囊腫、卵巢囊腫、子宮肌瘤,或子宮內、腹部器官曾受到感染發炎,或手術後導致器官內有沾黏的情況,這些都會使子宮外孕機率提升。
3.有過盆腔炎的經歷(PID)
盆腔炎是因為細菌的感染,透過陰道感染到子宮頸甚至跑到子宮,造成盆腔發炎,並且有可能會造成輸卵管增生異常組織,或者產生沾黏、受損的狀況。使得受精卵在輸送的過程的中不順暢而造成子宮外孕。
4.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病史
子宮內膜異位或者是巧克力囊腫,常常會造成嚴重的骨盆腔沾黏或者輸卵管、卵巢的沾粘,就看子宮內膜跑到哪個部位增殖就會影響到那個部位,並造成受孕能力下降,增加子宮外孕的機會。有懷孕的女性反而能降低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風險。
5.輸卵管結紮或宮內節育器(IUD)卻發生受孕
為了預防胚胎在子宮內著床會做輸卵管結紮或宮內節育器(IUD),如果有做避孕措施卻從驗孕棒驗出有懷孕的陽性反應,那麼受精卵跑到子宮以外的地方造成子宮外孕的風險就很高了。
6.抽菸
根據發表在PLoS One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註],尼古丁可引起輸卵管收縮。這些收縮可以防止胚胎從輸卵管順利通過並著床在子宮內,造成子宮外孕。
7.曾有子宮外孕的病史
曾經有過子宮外孕的婦女,日後懷孕的時,再次會驗出子宮外孕的機率將比一般人為高。
8.有性傳播疾病(STD),如淋病或衣原體
感染性病可能會造成子宮外孕,原因是性病的感染一旦引起子宮內膜炎、或者輸卵管炎或骨盤腔腹膜炎,只要輸卵管、生殖系統產生狀況,就會有機率上導致受精卵無法順利地透過輸卵管正常的輸送到子宮正常著床。
9.輸卵管結構異常導致卵子難以移動
這可能來自於器官上的遺傳缺陷。通常會透過人工授精,做試管嬰兒的方式處理,但是人工生殖會造成子宮外孕的風險還是有的。因為人工授精會同時放大約2~4顆的受精卵,這麼多的受精卵就有機率會跑到子宮以外的地方造成子宮外孕的狀況。
如果您有上述任何風險因素,請諮詢醫生協助。以盡量減少未來的風險。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